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2008.1

[日期:2013-02-23]   来源: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作者: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阅读:4561次[字体: ]
 
 
生 态 经 济 通 讯
 
 
第1期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主办     (总第198期)    2008年1月20
 
 
 
目 录
 
三十年探索回眸…………………………………………石山(1
受人尊敬的石山同志……………………………………… 6
生态经济高层论坛
——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通知………10
生态经济信息选录…………………………………………  12
 
 
 
 
 
 
三十年探索回眸
      石 山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北京 100732)
 
1977年岁末,我62岁,步入老年人行列,却又走到十字路口,当时三个单位要我任职,两个升官,一个探路,我选择了后者,即到中国科学院主持农业现代化实验县工作。离开中科院后,探索未停,涉及面更广,到2007年底,整整三十年。回眸探索历程,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心情愉快,毫不后悔。现记其大者,既存往事,又供参考,对自己则是反思。
 
一、中科院五年,遇高人指点,实验工作有进展,思想境界脱胎换骨
 
当时的中科院党组书记李昌同志亲自抓农业现代化实验县探索工作,我们与地方政府协商后,选了五个县,分布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又分属当时的四类县,即大寨县、学大寨先进县、一般县和贫困县。新建三个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加上划拨过来的水土保持研究所,分别负责五个实验县的探索工作,并兼顾所属区域的农业现代化研究。这种工作布局清楚表明,我们是真心实意的探索,难度大,实用价值更大。
该工作如何进行?上级没有具体指示,更没有样板,是一件完全要靠自己摸索的艰巨任务。有关专家说,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自然规律办事。钱学森同志也关心此项工作,并托人转告:“农业是一个复杂大系统,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搞出一个发展规划,按之实施,否则,谁来指挥都是瞎指挥”。李昌同志同意这样做,我们先办培训班,培养搞农业规划的骨干,钱老派来两位副教授讲课,之后,他们与全体学员一同到湖南省桃源县实地考察。培训班连续办了几期,不少单位派人来听课,我们采取来者欢迎的态度。不仅五个实验县都做了规划和实施方案,其它单位也搞了不少县、乡级规划进行试验,后来,搞生态农业县的县也采用此法搞规划并进行实施。这个方法把发展生产、富县、富民与建设生态环境统一起来,作用大,干部和群众欢迎。1990年,我们帮助福建省龙岩地区搞地区规划时也用了此法。另外,我们还编了一套农业系统工程丛书。钱老曾对我说,你们把系统工程方法用到农业上来,是一大功劳。这也是钱老的倡导之功。我深信,全国每个县都应这样做。
在以后的五年中,上述五个县都做了许多工作,各县都有不少创造,各个研究所的专业人员都热心从事试点工作,许多试点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水保所在宁夏自治区固原县的上黄村实验点,实行种牧草养畜,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当年,田纪云副总理考察时指出,它是黄土高原的方向。前几年,我遇到该实验站站长,他讲,上黄村现在成为为各乡培养干部的地方,还培养出两位副县长,影响很大并继续发挥着带头作用。
当时,日本的田村三郎先生组织一批专家在湖南省桃源县与我们合作搞实验县的工作,他们同时也考察了其它实验点,并一致认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农业建设之路。
上述五个实验县的实践,回答了当时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比如,有人说,这是大推广,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其实,这样做是大综合、大协调,十分困难,作用很大,没有它,许多科研成果无法推广,轻视这项工作,正是我们认识上和工作上的重大失误。又如,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并不完全是我们常讲的“四化”(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化、电气化),首先应是按自然规律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且,我国各地条件千差万别,决不能搞一个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逐步实现四化。通过五年的实践,我深深感到,我国农业指导上的主观成份太多,即钱学森同志讲的,不按规律办事,谁来指挥都是瞎指挥。另外,在县域建设中,各方面的干扰更多,干部调动快,一个将军一个令,一届政府一本经,各干各的,这就是最大的干扰,什么好的规划都将落空。这一现状在我国长期得不到解决,危害极大。
当时,这项对我国农村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农业现代化实验工作,却被中科院内一些人称为“李昌项目”,李昌同志一离开,新领导立刻变脸,首先取消了“现代化”一词,说中科院搞不了农业现代化,中科院搞农业实验县与农科院一样,有什么必要,更无优势可言。我也被逼出中科院(即当时我不去农研中心即离休)。真是一个将军一个令,科研部门也是如此,半路夭折的事大概不会仅此一家。这是我国行政体制上的一大缺陷。
就我个人来讲,五年中获益极多。在工作中我认识了许多大家,他们的许多论点震醒了我,使我学会了按客观规律思考问题,超越禁区和现行政策探索前行......,在这同时,自己也感到思想境界脱胎换骨。我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中科院。更令我感动的是,中科院的一些科研人员至今还和我保持着联系和友谊,并继续探讨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二、国务院农研中心七年,杜老允许我“自由行动”,本是“闲员”却成大忙人
 
国务院农研中心有一个非常强的政策研究班子,我插不上手。而我关心的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经济思想以及生态农业实践等等,离当时的政策研究范围尚远。杜润生同志宽厚待人,让我“自由行动”。我成了一个“自由兵”。
    这期间,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农学会和农经学会的活动我都参加,山东省的县域经济研究会、江西省的山江湖工程、山西、河北、云南等省级生态经济学会的活动也邀请我参加,活动范围很大。我是每请必到,也必讲我的想法和意见,他们的反映是,每次发言都有新东西,因此,不断请我去。我看到的新东西多了,新思路不断涌现。当时生态经济市试点、生态农业县试点蓬勃兴起,我都积极参与其中。1986年春,我代表中国农学会带队考察位于湖北和四川两省的武陵山区,初步弄清了山区为什么穷以及山区的发展潜力等问题,是年冬,在现在的张家界市以四省市为主开了一个讨论会。之后,我连续考察并研究江西、福建、山西等省的山区经济,撰写了“希望在山区”的文章,成为当时研究山区经济的阶段性成果。对于贫困山区,我还撰写了“是财富不是包袱”的文章。山东省的县域经济研究会是全国首创,该会的成立激发了县一级政府建设山区的积极性。八、九十年代,各研究会经常邀请我参加活动,加深了我对县级政府在山区经济建设中重要性的理解。如何发挥县级政府在我国山区经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这是至今尚未很好解决的大问题。
江西省山江湖工程是当地政府逐步认识和自觉实施的按自然规律、认真对赣江全流域的山江湖统一规划治理、开发的典型工程,收效很大。在全国也属首创。中央和国际社会极为关注。八十年代初期,我到赣南山区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江南佳丽地,北国旧风光”,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九十年代中期,我再度调研时,十几年前考察过的地方均绿树成荫。这使我想到我国南方山区是世界公认的一块宝地的论断。这里雨量充沛,气候适宜作物生长,只要人们按科学规律管理,山区就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产品。有资料指出,我国山区至今还有20多亿亩荒山秃岭,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性财富。但目前我们利用很不合理,山不像山,林不像林的地方均很多。从这方面看,江西省山江湖工程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就更值得我们重视,可直到目前为止,此类工程在全国还极为少见。
总之,在过去的七年中,我没有白忙。其农村考察的地域在扩大,特别是山区和老区(大部分也是山区)进入我的思考范畴,我认识到,我国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我们必须把山区建设好。而且全国山区的本质是富庶的,穷是暂时的现象,是以往工作失误造成的。我们坚信,我国山区在党的领导下可以也应该富起来,老少边山不应穷!
 
三、1989年进入“休闲状态”,但一个新论点引发我的思考和探索
 
1989年,国务院农研中心被撤销,我和一些同志被安置到农业部按退下来的老部长待遇,党希望我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各自的工作,比如,以边疆同志为主、组织一些人共同推动的生态农业县建设活动,由于基层同志的干劲很大,我们也就不能停下来,全力去推动这项工作。
这一年,上海复旦大学张薰华教授提出了林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论断,他认为农、林、牧、副、渔排序不妥,应改为林、农、牧、渔、副,副业是加工业,是第二性的,林业应放在首位。他明确提出,森林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农业是人类吃饭问题,农业搞不好会饿死一些人,林业搞糟了则危害人类生存。我长期关心生态环境问题,对这一论断十分重视。我认为,它将在农业战线引发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人们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我国经济建设中掠夺性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引发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农业方面狭义农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等。当时我向林业部长介绍这个论点,希望林业部门研究,他们也请张教授发表谈话,并在报上发表其观点,仅此而已。张的论点没有进入林业工作系统。对我来讲,此论影响不小,促使我进一步探索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关心山区和牧区的情况,林业的作用也进一步受到我的重视。当时,我最关心的是这个论点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和引发学术界的大讨论,而是倍受冷遇。近二十年来,一直被束之高阁。近年,山东省齐河县的林业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才使一些人又想起这一论点,但齐河县的实践者并不知道该论点。这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耐人寻味。
 
四、进入新世纪,新事物不断涌现,我进行创新探索,
提出“林草兴邦”论
 
我指的新事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农、林战线出现的4个新事物,即河南省新郑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山东省齐河县平原绿化引发的巨变,桑树多功能
                                      
* 张薰华: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
性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新途径,以及把中医和中草药理论运用到农业生产领域的试验。
二是内蒙锡林格勒盟引海水到该地区搞盐化工产业的规划,淡水成为副产品,用以灌溉草原。该规划虽然尚未进入实施阶段,但这个思路势将引发水利建设的革命。今后我国可采用东水西送和山区的水尽量自用为主、沿海城市和平原农业用水由海水淡化工程解决的模式,这样,贫水国的缺水问题就可有能全盘皆活。当前,海水淡化工程已进入商业运作时代,据2005年的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突破3200万吨规模,我国的淡化量仅占该数量的千分之一,太不相称了。海水淡化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完全可行,关键是投入的体制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投资,海水淡化则要地方政府投入,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如海水淡化工程和盐化工工业相结合,将腾出几十万亩沿海盐田,经济效益十分巨大,可收一举多得之效。这应成为我们高度重视的国家级大项目。
三是山区人民创造的微型水利工程,投入小,作用大,可以推动山区经济发展。山区人民有积极性,经济上稍加补贴,加之政府的推动就能发展起来。我国北方的案例是甘肃省定西地区的“一、二、一集雨工程”及其引申的发展模式,南方的案例是广西凤山县的“地头水柜”模式,现已在全自治区推广。上述群众的集水创造极有利于山区建设,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调动山区人民的建设热情,如果运用得当,可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并掀起山区建设高潮。
四是吉林省白城市发展饲料桑的实践,点燃了人们改造沙化草原的希望。该市计划营造100万亩饲料桑,实际上就是建设灌丛草地。这种草地不用灌溉,靠当地天然降水即能正常生长,又能改良土壤,草地可以不断改良,大规模推广以后,实现“草原→沙原→新草原”的演化,这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激发了当地牧民重振草原生态的热情。该市还搞了一部分桑园,一季蚕茧亩收入近千元,桑树下种草养羊。该市过去惧怕雨季上游来水,挖大排水沟排水,实际上,雨季来水过猛,一时难以排出,因此年年受淹。现在,该市用洼甸蓄水养鱼种苇子,雨季来水愈多愈好。这一做法与思想转化给人以深刻启示,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人们都可以科学地利用起来。白城市地处科尔沁草原北缘,这说明整个科尔沁草原是可以改造的,关键是要找到重建的规律,认真按规律办事。最近,有报道说,毛乌素沙原正大规模种植沙生灌丛,牲畜圈养,效果很好,这实在令人高兴。
正是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推动我进行创新探索。我国是多山国家,又是草原大国,这两大区域可利用的农牧业用地约为80亿亩,占全国农牧业用地的4/5。这些土地资源应为国家的强盛和崛起作贡献,当前,在这类土地资源相对恶化的条件下,仍可通过我们始终不渝的努力,将其建成强大的农业、林业及畜牧业基地,生产大量的农、林、畜产品,特别是木本粮棉油产品及林特产品。这样做,既减轻了我国农牧区的粮、棉、油及畜产品的生产压力,又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并活跃了农村经济。基于上述分析,我提出“林草兴邦论,作为我三十年探索的心得与总结。
三十年前,我提出黄土高原应种草发展畜牧业以推动大农业的发展,当时曾引发一场大讨论,我得了个“草派”头衔。今天看来这个意见实在微不足道,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我提出“林草兴邦”论,似乎离经叛道,危言耸听。但我相信,一、二十年后,此论也将平淡如水,成为不成问题的问题。这大概是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演变结果。
“林草兴邦”论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一些学者和专家的赞同,大家还要成立中华林草兴邦研究会进行深入探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是好现象,大概是我国严峻的生态环境现实触动着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因而得出的认同。
林草兴邦论与当前的主流思想有一段距离,这是十分自然的,不然就不叫探索。探索就应该是超前的,这是探索的特征。从事科学探索的人应该准备坐冷板凳、受冷遇,还要准备受批判,甚至更严酷的打击。然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宽松,不会有批判和打击。
“林草兴邦”论会不会进入学界主流思想,甚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从客观上讲,我深信这一点,这是无法抗拒的。只是时间早一点或晚一点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人为因素的作用。一方面是思想交锋,大讨论可以缩短距离;另一方面是群众的实践将引发更大的作用。真理总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得以印证并获得新生。
就我个人而言,三十年探索总算有一小结,了却一个心愿。一时兴起,赋诗寄怀:
探索漫漫三十春,深信林草是国魂;
不畏此论骇世俗,敬向人民献赤忱。
 
 
受人尊敬的石山同志
 
石山同志今年九十二岁,眼不花,耳不聋,精力充沛,不熟悉的人都以为他只有六十来岁。他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见解新颖,记忆甚好,在老年人中少有。他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说古论今,笔耕不辍,经常撰写和发表针对性很强的文章,实事求是,说真话,讲事实,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人们常问他高寿的经验,他回答说:能吃能睡能“骂人”就三条。“骂人”是指心直口快,公开讲批评意见,不怕得罪人。他吃东西绝不挑拣,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从不过量。他睡眠很好,躺在床上就能入睡。他以快步行走为主要运动方式,并努力从事家务劳动,做饭擦地,坚持不懈。最重要的是他勤动脑,思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
石老是江苏溧水人。青年时代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学生运动。“七七”事变以后,投入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在辽宁省任中共县委书记,从后勤保障方面支援第四野战军发动的辽沈战役。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地区组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同志的领导下,为中央农村工作的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十年“文革”中,石老受到批判。粉碎“四人帮”后,经江一真同志推荐,与中国科学院李昌同志一起,组建农业现代化委员会,分别在黑龙江省海伦县、河北省栾城县、湖南省桃源县、宁夏固原县与盐地县,从事农业现代化的试验。改革开放以来,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协助杜润生同志指导农村改革。离休后仍“离而不休”,孜孜不倦,勤奋工作,发挥“余热”。
石老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是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的奠基人之一。在组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时,第一届会长为农业部老常务副部长蔡子伟。蔡老既是政府高官,又是学者,德高望重。石老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为学会围绕我国农村改革开展学术活动做了大量工作,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石老高度关注农民的教育,认为提高农民素质是改变其弱势地位的根本出路,他与农业部蔡子伟、林业部罗玉川以及肖克将军等老领导积极支持筹建由胡耀邦同志题名的“中国农民大学”,这个大学虽经坎坷,已成为全国性、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重要阵地。
石老一直十分关注中国的生态特别是农业生态问题,是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的奠基人之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许新最早提出生态经济的理论,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统一起来,并创建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许老任该会的理事长。石老任副理事长,与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和农业经济学家叶谦吉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著书立说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石老是生态农业的倡导者与推动者。生态农业最早是由西南农业大学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叶谦吉教授提出的,与最早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的中国科学院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一起共同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等七个部委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石老与老部长边疆担任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顾问,亲自到各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参加有关会议,大力倡导并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第一批列入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的有51个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农业在全国逐步展开。
人们把石老称之为“草派”创始人之一,并不夸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立草为业,作为第六次产业革命——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老不仅是草业的积极倡导者,而且身体力行,在各地推进草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胡耀邦同志根据著名的草原生态学家任继周以及畜牧经济学家刘振邦等学者的建议,在甘肃省对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子奇提出,西北应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受到西北地区人民的欢迎,但在他卸任以后受到指责,特别是在四川省金沙江发大水以后,水利部门认为种树种草解决不了水患问题,使他的这个主张受到干扰。后由赵紫阳同志在甘肃省对此作了解释,种树种草并不排斥水利工程。石老在这个问题上旗帜鲜明,多次严厉批评“以粮为纲”的方针,主张大力发展草业,从而带动畜牧业的发展,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使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有人认为,石老不仅是“草派”而且是“林派”。他主张农业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而不能只顾抓粮食生产。他拥护中央政府提出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把在250以上的山坡地退耕下来,种树种草,制止水土流失。他主张发展林业应由灌木、乔木多树种组成混交林,反对北方只种杨树,变成“杨家将”,南方只种杉树,变成“杉家浜”。如以杨树为主的“三北”防护林,不仅由于耗水多,成活率低,且导致虫害猖獗。他主张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多发展经济林,那种只有生态效益而无经济效益的林业,农民没有收益,从长远看是巩固不了的。他认为,为发展林业必须把林权问题解决好,只允许农民承包林地种树又不允许他们有林木处置权,农民就会亏本,这将是不能持久的。历史上森林几次大的破坏,都同林权问题未解决好有关。
石老是绿色产业的积极推动者。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全球首脑会议,重点讨论环境问题,制订了《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做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率先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随后绿色产业在我国崛起。联合国工发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组建绿色专家委员会,由石老担任主任,在各地建立绿色产业示范区,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石老团结了一大批多学科的专家,从事绿色产业示范区的技术指导工作,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石老认为,中国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9%,而我们在政策上是“目中无山”。我国山区既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又是老革命根据地,还是最为贫困的地区,592个国家级贫困县90%在山区,遗憾的是在中央没有一个部门管山区。国家林业局实施山区综合治理工程,只管林业,水利部门只管水库与小水电工程,农业部门只管种养业,扶贫部门只管扶贫工作。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在山区,希望在山区,山区建设是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的系统工程,应当有一个综合部门统筹管理,把治理与建设山区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中央把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提出不少于18亿亩作为底线。石老认为发展农业不应只局限在18亿亩耕地上,而应更加重视80亿亩的草地、林地、沙地、盐碱地等非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就是处理好人们通常所说20亿亩耕地与80亿亩非耕地的关系,这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需要重点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石老由于长期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十分重视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在生态建设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并加以总结、宣传与推广。例如,辽宁省本溪市由于工业的严重污染变成“卫星看不见的城市”,该市通过生态建设,使山变绿,水变清,空气变净,联合国给予高度评价;黑龙江省拜泉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把降水蓄积起来,实行乔、灌结合,制止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小气候,增强了抗灾能力;甘肃省定西县是严重的干旱地区,通过大面积种柠条,并建造水窖,改变了面貌;山东省齐河县大力发展平原林业,森林覆盖率达46%,既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又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地;内蒙古锡盟利用褐煤将实施海水淡化工程解决缺水问题的经验等。石老对这些实例以及他们所取得的相关经验亲临现场调研,倾注了心血。
石老对科技人员的创造十分关注,并给以热情的支持。例如,北京圣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董事长任荣荣创造的在沙地种植饲料桑,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所长那中元利用中医药理论创造的生物诱导剂,在为多种作物和畜禽施用中,有明显的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的效果,并在许多地方推广的经验;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教授创造的以草代木养菌(包括食用菌、药用菌等)技术,在“三西”贫困地区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推广,收得重大成效的经验,等等。石老对他们满腔热情给予支持,并撰文广泛宣传。
石老具有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历史知识,又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传统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同时还具有浓郁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言之有物和用词严谨的文风。他读书一丝不苟,在眉批上表示自己的见解,对难懂得古语加以注解。一直以来,石老始终是个乐观派,在“文革”中受批斗,有人让他从桌子下面爬过,在他站立起来笑着说,怎么样?爬得不错吧!石老是晚辈的学习楷模。愿石山同志这棵生机蓬勃的强劲苍松长青!
                                                         郭书田)
 
生态经济高层论坛
——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通知
 
为推进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理论运用的实践,为加强海峡两岸生态经济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学者就生态经济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探讨,经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西南林学院、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和海峡两岸有关单位共同协商决定,于2008年9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生态经济高层论坛。
现将会议征文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坛主题: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发展。
二、论文参考选题目范畴
1、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2、生态经济学学科发展研究;
3、中外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前沿问题;
4、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生态经济学理论与现代农业建设;
6、生态经济学与现代城市、城镇及农村建设;
7、生态经济与现代工业建设;
8、生态经济学理论在中外的实践与进展;
9、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生态经济建设;
10、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
11、能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13、台湾地区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
14、其它热点问题。
三、论文要求
1、论文篇幅一般3000-5000字为宜;
2、选题新颖、主题突出、层次清晰、理论结合实践;
3、论文需提交电子版(电子邮件发送);
4、论文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拷贝,文责自负;
5、论文征集截至日期:2008年6月30日;
6、凡提交并被录用的论文,将编入《生态经济》杂志或西南林学院学报
的《海峡两岸生态经济高级论坛论文集》。
四、论文格式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题目为三号宋体加粗,文中标题为小三号
宋题加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文稿加著页码。
2、论文必须包括(按顺序)题名、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作者工作单位(写明地址和邮编)、中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汉语拼音)及英译工作单位、外文摘要、关键词。
3、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
位、研究方向。
4、参考文献: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于文后,写出:姓名、文章名、
期刊名、出版年月、页码。如:胥辉.生物量模型方差非齐性研究.西南林学院学报,1999,19(2):73-77.
5、论文的层次,采用国标撰写统一要求,如:1、1.1、1.2、1.2.1。
五、其它事宜
1、论坛将于2008年10月中旬在昆明举办,会期3天,具体日程及相关事宜另行通知。
2、联系方式
① 西南林学院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西南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邮编:650224
联系人:罗明灿、曹超学
联系电话:0871-3863041、3863289(Fax)
E-mail:lmc1961@sohu.com;409591061@qq.com
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国际部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护国路22号,邮编:650021
联系人:赵晓云
联系电话:0871-3138690、3138626(Fax)
E-mail:zhaoxy5@sina.com
③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邮编:650051
联系人:徐志辉
联系电话:0871-3315530、13987637251、6267277(Fax)
E-mail:ldmby@yahoo.com.cn
                           “生态经济高层论坛
——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组委会
                           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代章)
                                      2008年2月15
生态经济高层论坛——海峡两岸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报 名 回 执

姓 名
职称、职务
论文题目
联系地址及电话、
电子邮箱
 
 
 
 
 
 
 
 
 
 
 
 
 
 
 
 
 
 
 
 
 
 
 
 
 
 
 
 
 
 
 
 

备注:请于2008年4月30日前传真
 
生态经济信息选录
▲ 联合国机构发布最新气候变化报告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公布了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梗概,这份23页的文件对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为决策者提供了建议。内容梗概共分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及后果、气候变化原因、预测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适应和延缓选择、长期远景等5个部分。这份文件指出,气候系统的变暖已经是“明确的”事实,已经在全球大气和海洋平均温度上升等观测结果中得到明显体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突然的和不可逆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主题分别为“自然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前三部分已分别于今年早些时候公布。新公布的第四部分即最后一部分综合报告,将被提交给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讨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出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代表说,这份报告为巴厘岛会议“取得真正的突破创造了条件”。潘基文呼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应该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援助。他说,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因此在今后的协议中应包括对这些国家的鼓励措施,如为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供资金优惠、向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向它们转让环保技术等。他认为,不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就达不到效果。(新华社)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关注气候变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1月27日发布了《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报告列举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影响和威胁,并提出了在21世纪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报告指出,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地球气温已经上升了0.7℃,人类已经经历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干旱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等全球变暖导致的后果。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行动,人类将难以承受气温进一步大幅升高的后果。报告呼吁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双轨解决办法,一方面,缓解气候变暖,力争在21世纪将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另一方面,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这两个方面同等重要。为实现本世纪将气候变暖幅度控制在2℃的目标,发达国家到2050年需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0%,发展中国家需要减少20%。为此,报告提出了碳预算的概念,以期世界在本世纪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1万4560亿吨以下,并希望到2050年世界的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在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报告的主要撰写者乌加斯(Cecilia Ugaz)指出,按照这个预算,21世纪平均每年人类只能排放145亿吨二氧化碳,而在2004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经达到290亿吨,这说明排放已经超标一倍,大大超过了生态的可持续范围。乌加斯指出,英国拥有6000万人口,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埃及、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越南的总和。美国得克萨斯州有2300万人,它的排放量相当于撒哈拉以南非洲7亿2000万人的排放量。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在责任承担方面应当体现公平。同时,乌加斯强调,尽管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和增长,但它们不应当犯发达国家犯过的错误,起码在技术上要跳跃式前进,以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亚洲大部地区淡水将趋于紧张
11月22日上午,国家气候委员会在京召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新闻发布会。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对亚洲地区的影响,IPCC第四次报告的结论证明,到2050年,亚洲大部分地区的淡水供应趋于紧张,这种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大河流域会更明显。对于沿海地区而言,特别是对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人口密集地区来说,发生洪涝的风险将显著增加。IPCC第27次全会于11月12日至17日在西班牙召开。刚刚率中国代表团参加IPCC第27次全会回国的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介绍,此次会议有145个国家派代表出席,会议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该报告指出,气候系统变暖的客观事实是不容置疑的,所有大陆和多数海洋的观测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正在受到区域气候变化特别是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过去30年的人为变暖可能已在全球尺度上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了影响。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改变,将主要对自然和人类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在当前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和相关可持续发展措施下,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持续增加。更高可信度的充分证据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相当大的经济潜力,这一潜力能够抵消预估的全球排放增长或将排放降至当前水平以下。《科学时报》
▲ IPCC主席呼吁:各国尽快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11月17日,离印尼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不到三周时间,IPCC在西班牙发布了最后一部分的气候变化报告,警告说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突然的或者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和影响”。IPCC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过去数十年来地球温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非自然因素。而根据IPCC今年早前发布的3份报告,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如冰川的消退,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积雪减少,日益变薄的北极夏季海冰和正在融化的永冻带。根据IPCC的预测,到2100年止,全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将相对1980—1999年的水平升高1.1摄氏度到6.4摄氏度,海平面则要相对升高18厘米到59厘米。本世纪,热浪、暴风雨、干旱、热带气旋以及海啸将会更加频繁,并在更大范围内或以更强的形式发生。由此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饥荒、洪水和家园的破坏将更为严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向全球网络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学家们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清晰地发出了一致的声音,“我希望决策者们在巴厘岛也能做同样的事情。”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表示,IPCC发布的评估报告将为下一阶段的多边谈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综合报告称,如果国际社会不立刻行动起来,切实减排温室气体,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例如,到2020年,某些非洲国家的雨养农业减产可能高达50%;在很多亚洲国家,可用淡水会减少,海岸带地区海洋洪水袭击的风险会增加。报告同时表示,如果现在就行动起来,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截至2050年,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710至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带来的全球平均宏观经济成本仅为全球GDP增长1%至下降5.5%之间,即平均每年下降不超过0.12%。IPCC还强调,为了实现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预计60%—80%的减排将来自能源供应和使用以及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提高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可观的资金流动和有效的技术转移,将难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大幅度减排。IPCC主席帕切瑞也呼吁各国尽快采取行动。他警告说,国际社会今后两三年内的作为,将决定我们的未来。目前,所有的关注都集中在将于12月3日—14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气候变化会议。该会议旨在加深并加快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进程,而各国政府将在会议上为“促成最终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谈判”设定路线图。《科技日报》
▲ 世界气象组:2006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历史之最
世界气象组织11月23日在日内瓦发布《2006年温室气体公报》称,去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为381.2ppm,比2005年上升了0.53%,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世界气象组织说,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除二氧化碳外,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是常见的温室气体。2006年大气中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也再创新高,达到320.1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比2005年上升了0.25%。甲烷的浓度为1782ppb,与往年比基本没有变化。世界气象组织强调说,自18世纪晚期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36%,这主要是由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和毁林等活动引起的。另外,释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二氮有1/3左右来源于人类活动;大气中60%的甲烷来源于人类活动。(新华社)
▲ 中国为遏制气候变暖做出了贡献
气象专家在11月23日于广州举办的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指出,中国通过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计划生育等多种途径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体现出了中国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责任感。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近年积极实行一系列措施鼓励使用清洁煤等清洁能源。仅采用清洁煤一项技术就相当于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0多亿吨。董文杰说,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力植树造林,使森林面积大幅增长。这为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估计,1980年至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累计净吸收46.8亿吨二氧化碳,通过控制毁林减少排放达4.3亿吨二氧化碳。此外,董文杰指出,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三十年间少生3亿人。按每人每年生存需要排放4吨二氧化碳计算,中国每年仅依靠控制人口就为世界做出减排12亿吨的贡献。虽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有关规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不承担减排义务,但中国在发展和保护森林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努力体现了中国对地球的责任、对人类生存气候环境的责任。"董文杰说。(新华社)
▲ 科学家警告:物种灭绝将导致地球植物生产力减半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公布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世界各地植物物种的灭绝,造成自然栖息地生产力下降,并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种类的减少,这种状况最终可能会损害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这项研究总结了世界各地44个模拟植物物种灭绝实验的结果,发现具有更少物种的生态系统与拥有更多的"自然"水平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相比,植物生物量的生产水平下降了50%以上。该报告为拥有多种类植物物种的自然栖息更具生产力的观点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证据支持。部分原因是多样的生物群落更容易包含高生产力的物种,更为重要的是,植物在利用生物资源方面是"互补"的,换句话说,不同植物物种在环境中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研究人员比喻说,植物群落的运作很像一支足球队。队伍由明星球员和辅助球员组成,如果球队失去了锋线杀手就不可能赢得大多数比赛。但前锋只靠自己也不能赢得比赛,他们需要得到其他球员的支持才能进球。植物群落的组成与此类似。某些"明星"植物的生产力特别高,它们称霸于自然栖息地;居于配角地位的物种则加以补充,进一步增强整个植物群落的生产力。报告指出,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迅速上升,今后还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类似影响。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可能在1.8℃至4℃之间。一旦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分布发生改变,生物体将难以适应,高达50%的已知物种将可能灭绝。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学副教授卡德内尔强调,迄今为止的实验有可能还低估了物种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实验运行时间越长,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也越强。遗憾的是,每次实验由于拨款的限制都只延续了数年时间,因此物种灭绝对自然栖息地的影响可能未被充分估计。卡德内尔称,植物生长并产生更多植物生物量的过程是地球最根本的生物过程之一。植物生产具有调节大自然的能力,可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自然栖息地可生产氧气、食物、纤维和生物燃料等。因此,物种的灭绝可能会损害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社会的利益。《科技日报》
▲ 联合国:粮价居高不下全球粮储降至25年来最低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粮食价格过去一年大幅度攀升,估计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该组织说,粮价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环球原油价格不断高涨,促使美国农民纷纷改而种植能提炼生物燃料的农作物。英国《卫报》报道,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同一年前比较,小麦、玉米和白米的价格,分别上升了100%、50%和20%。中国粮食价格涨幅已达18%,印尼和巴基斯坦为13%,拉丁美洲、俄罗斯和印度的粮价涨幅率也超过10%。粮农组织指出,粮食价格未来几年仍将持续走高,而原油价格攀升、全球气候反常,以及中国和印度等市场需求增加,是造成粮价高昂的主要原因。该组织的粮食展望计划主任居尔坎说,过去十多年,全球谷物储量一直在减少,目前的储量只够维持57天。因此,任何的国际危机或重大天灾如旱灾或水灾,都可能导致全球粮食供应短缺。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希兰透露:"全球有8亿5400万人在挨饿,每年还有400万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们正面对近代史上最严峻的粮食短缺问题。"  华盛顿智库"世界观察研究所"创办人布朗也指出,全球8亿驾车人士和20亿穷人对谷物日益激烈的竞争,已成为一大问题。去年,美国农民将所种植的1400万公吨玉米,相等于总玉米产量的两成,用于提炼汽车燃料乙醇,这使得玉米价格上涨了将近一倍。美国的玉米出口占了全球总出口的七成,日本、埃及和墨西哥等国都从美国进口玉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说:"如果扩大使用生物燃料的情况持续下去,以粮食作为燃料来源可能会对粮食需求造成严重影响。"巴塞罗那粮食资源组织"谷物"指出,随着许多农民准备改种可带来高利润的生物燃料作物,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该组织的研究显示,印度政府计划拨出1400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可提炼生物燃料的麻风树。巴西和非洲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分别种植1.2亿公顷和4亿公顷的生物燃料作物。(商业部网站)
▲ 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下降 水污染依然严重 区域限批仍然实行
在全国河流污染防治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出现"拐点",首次双双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06.4万吨,同比下降1.81%;化学需氧量为1044.5万吨,同比下降0.28%。但是当前我国水污染仍然相当普遍,大江大河不堪重负,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危害群众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据监测结果显示,2006年,我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其中,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在国家监测的744个断面中,无法使用的劣五类水近1/3,重点流域超过40%的断面水质未达到治理要求,部分地区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情况。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30%-40%的生态警戒线,其中淮河开发利用率为53%,辽河为66%,海河为100%。周生贤说,针对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必须"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因此,自2008年起,国家环保总局将对跨省界断面水质进行考核和评定,对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和污染反弹严重的省份,暂停在该省安排国家支持的项目,停止审批该省需增加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暂缓该地区工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周生贤强调,对未完成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要实行"区域限批";凡是向河流排放有毒有害、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直接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的项目,一律停止审批;现有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2007年年底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的将实行停产整治或依法关闭;2010年起,对河流环境敏感区域和枯水期等敏感时段,全面实行更为严格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强化上市企业的环保核查,凡是有环境违法行为、排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上市,已上市的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其环境行为。大会确定,我国河流污染防治的近期目标为到2008年年底前,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达100%;2010年年底前,跨省界断面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削减10%以上,水环境监管及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科技日报》
 
 
 
 
 
 
 
 
 
 
                                                                                                                                                                   
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电话 85195648
编辑部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email: benkp@cass. org .cn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