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网站首页 >> 专家论坛 >> 文章内容

季昆森--深化认识 转变方式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日期:2013-08-28]   来源: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作者: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   阅读:7803次[字体: ]
 
深化认识转变方式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在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的报告
季昆森
2013年7月29日
 
十八大强调,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多年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循环经济研究院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举办一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活动。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联合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月,省循研会于2007年9月27日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专题研讨会;2008年11月,与省人大城建环资工委、省发改委、科技厅、省环保局、省贸促会、芜湖市政府一起举办了“2008安徽循环经济成果展暨节能减排新技术与设备展览会”、2009年10月20日,与省发改委共同召开了“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研讨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期间,《安徽日报》用一个整版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5月29日,省循研会又与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共同召开了“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宣传了我省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一大批先进典型,并将这些典型汇编出版。2011年10月13日,出版《提高资源产出率——来自安徽的循环经济实践》一书,通过大量典型实例说明,抓住提高资源产出率这个牛鼻子,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污染排放。2012年,省循研会与省行管局共同推动安徽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在6月15日节能宣传周作《节约能源 与人人有关 人人都能用上力》的报告。2012年8月23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IGEA)、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国际生态发展联盟、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中国产学研究合作促进会、现代农业创新联盟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三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并作《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演讲,受到与会者好评。今年7月28日至30日,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又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淮南市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低碳循环经济院士专家淮南行活动。可以说,我们发挥了一个社会组织在节能减排中应尽的义务和积极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和重要性
(一)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消费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2012年,我国GDP占世界的11.5%,却消耗了世界50.2%的煤炭和11.7%的石油,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的21.3%。同年美国GDP占世界的20.8%,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分别占11.7%和19.8%;日本GDP占世界的7%,煤炭和石油消费量仅占3.3%和5.3%。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指出,2011年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的有三个:第一是能源消耗的强度,单位GDP能耗年初目标是下降3.5%左右,但实际去年只下降了2.01%,没有实现年初预期目标;第二是和能源消耗强度密切相关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没有能够完成;第三就是氮氧化物的排放,年初目标是下降1.5%左右,但实际结果不仅没有下降,还增长了5.73%。
2012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3.6%,“十二五”前两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5.5%,仅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的32.7%。要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后三年年均单位GDP能耗需降低3.84%,比前两年平均降幅高1.0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4%,但落后于今年3.7%的目标要求,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2000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10.9亿吨标煤,2012年的能源消费量达到36.2亿吨标煤,十二年增加了两倍半。估计在2040年还会翻一番,达到70亿吨标煤左右,而目前全球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还不足180亿吨标煤。另外,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由2000年的30%上升至2012年的58%。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形势的严峻性。
中国能耗高,排放多,效率低,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不仅发达国家,跟中国较劲;一些第三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岛屿小国,也对中国有意见。
淮南市是重要的煤炭基地、能源基地,大型煤矿、大型电厂、大型水泥厂、大型化工厂集中的重化工城市,多年来淮南市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照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潜力,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对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更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因此,我们对待能源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生态文明账、环境保护账、食品安全账、宜业宜居账、人类生存账、绿色就业账、关心群众账、人民健康账、民生工程账,最终是政治账。总之,能源问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大局,事关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事关为民造福的根本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习近平说,“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能源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与人人有关,必须全民发动,全民行动。节约能源,人人都能用上力,人人都要出力,这是我们取胜的法宝。要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全球一村意识、为后代人意识、生存环境意识、生活质量意识、生态道德意识、共同责任意识。
(二)今年以来我国雾霾天气、一些地区饮水安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南方含镉毒大米,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漂浮大量死猪等严重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社会反响强烈。
2013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的《创新驱动需要创新考核》一文指出,“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决策导向和施政行为。如果在政绩考核中还是单纯以GDP增速论英雄、排座次、定升迁,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地方党政领导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性,阻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2013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一文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更传递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宁愿让发展速度降下来,也要调结构、转方式,走出一条双赢之路。”“今天的人民群众,不是对GDP增速不快不满,而是对生态环境不好不满。”
《人民日报》这些重要文章实际上是传递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坚定决心。
2013年5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习总书记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习总书记还指出,“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二、转变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不断总结节能减排的典型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转变思维方式,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以求得新突破,取得新业绩。
(一)实践表明,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说到底是发展方式粗放。
十八大重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这就要求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
十八大着重强调,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并提出了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我回想了一下,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转轨,发展方式的转变,大的决策提法有五次,一是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把经济工作转向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二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经济工作真正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三是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四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五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字面上看,十八大的提法与改革开放初的提法一样,我认为,实际上有着很大差别: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着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提出把经济工作转向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主要是指经济效益;十八大的提法从字面上看与改革开放初一样,实际上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而是要提高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质量和效益。
2.“四人帮”被粉碎时,我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这时强调经济工作的转轨自然而然是针对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而言,来不及做更深入更全面的考虑,也缺乏实践经验为依据。十八大从“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出发,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总结了30多年来的经验,提出了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3.改革开放初,属于短缺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钢铁、汽车、造船、水泥等许多行业已形成产能过剩,有的是产能绝对过剩,造成能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还造成资金积压、相互拖欠,许多企业很难运转,一些好项目很难按期建设投产等严峻问题。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成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一个突出问题。
4.改革开放初,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需求大,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快发展,不断扩大外贸出口,大量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升了国内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但由于产能过剩、市场饱和、金融危机,市场需求已成为全球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因此,弄清并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变化,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点、难点和要害。
5.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抓节能降耗是针对当时国民经济非常困难、高能耗造成严重浪费的形势,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今天抓节能减排的意义更大更长远。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把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
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就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两大重点、两大关键之一。
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重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
淮南市对生态建设见事早、思路新、措施力、工作实、成效好。比如,2004年淮南市请我参加建设生态市规划论证会,当时,有的同志对淮南这样一个重要的煤炭基地建设生态市不太理解,而淮南市委、市政府咬住这个方向不动摇,生态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去年11月,我到淮南市调研,杨振超书记对我说,最近,原国家林业部老部长高德占代表国家绿化委员会到淮南市来检查验收绿化模范城市时讲,没想到淮南市这样一个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森林绿化、生态文明建设搞得这么好。这里,我建议淮南市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足见其极端重要性和实施的艰巨性,也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的战略抉择。因此,转方式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更是发展方向问题,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做好了、做彻底了,转变发展方式就会取得重大突破,节能减排就会取得重大进展。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过去,前面就是天!就是新的广阔发展机遇!
(二)2007年9月15日,我在井冈山举办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高层研讨会上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安徽省安庆地区抓节能工作,今天开展的节能减排与当时的节能工作相比,有四点不同: 一是当时只强调了节能降耗,没有提污染减排;二是当时只强调要节约,不要浪费,没有讲高消耗高污染的结果是,资源将难以维继,环境将难以承载,经济社会将难以可持续发展;三是当时开展节能降耗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而今天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如任其粗放式发展,全球资源、环境也将承受不了;四是当时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抓节能降耗,而今天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力推行的重大战略决策。
(三)2004年3月30日,我在安徽省科协全委会上作循环经济专题报告时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五、六十年代讲“节约”的含义有四点不一样。
1、过去讲节约,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节约。而今天讲节约,要求从源头开始,未进入生产、消费过程时,在设计环节就要尽量减量化。
2、过去讲节约,主要是作为一种美德。浪费可耻,浪费也是犯罪。而今天讲节约,不仅是美德,关键是要寻求减少资源消耗,治理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
3、过去讲节约,没有或很少考虑到地球上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这种尖锐矛盾。而今天讲节约,是要把自然界生态良性循环的规律引入到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系统、社会运行的大系统,这是更高层次的循环经济,以达到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
4、过去讲节约,主要强调少用。这种精神还要发扬。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还是要大力提倡,13亿人都这样做,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今天讲节约,不仅是少用的问题,更不是偷工减料的问题,少用不等同于得少,得差,或者空手套白狼。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削减,不舒适或者匮乏,而是要以少得多。成语“事倍功半”是说用了两倍的力气只收到原来半倍的功效,这是极大的浪费。而“事半功倍”,却是用一半的力气取得原来两倍的功效,这就是循环经济。
(四)当前,在环境与发展管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三重三轻”问题,一是在能源战略中,重能源替代,轻能源效率。例如,在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中,总是过多的强调新能源替代,而不是强调能源效率的提高。二是在污染减排中,重技术减排,轻结构减排。例如,在节能减排的政策行动中,总是过多的强调现有产业结构不变下的技术节能与减排,而不是强调通过调整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来实现大幅度的节能与减排。三是在绿色发展中,重供给管理,轻需求管理。例如,在资源管理的重点对象中,总是单一的关注生产性的技术改进管理,而忽视消费性的社会需求管理,忽视在经济链下游消费环节节约能源资源,对于上游生产环节节约能源资源将产生倍增节约效应。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煤炭经过采集、运输、发电的转化,再到输配电,输送到最终用户,大概只能用到煤炭原有能量的1/4到1/5,终端节电一度相当于从源头节约4到5度电的能量。汽车也是一样,汽车其实效率很低,只有20%的汽油燃烧用于推动汽车前进,80%都损耗了,包括内燃机里的摩擦损失以及尾气的温度带走的能量等等。
(五)当今世界经济的绿色转型已成潮流,而传统增长主义只强调通过技术改进节约能源资源,没有强调制止无止境的物质消费。实际上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不是单纯追求物质消费越多越好,还要看服务是否周到;不是看物质拥有越多越好,而是看产品的功能是否满足需求。例如,不是吃得越多生活质量就越好,而是合适的饮食才好;不是开车越多生活质量就越好,而是满意的移动才是最好;不是住房越大生活质量就越好,而是健康、安全、舒适的住房才是最好;不是拥有物品越多生活质量越好,而是得到服务越多生活质量越好,等等。要这样做,就需要打破用物质消费水平的提高来表示生活质量提高的传统观念。
因此,必须彻底改变人们奢侈过度消费的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现在全球资源过耗、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归根到底皆源于人类的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这有悖于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一些人口不多的国家推行小汽车共享制度,可以少开十几万辆甚至几十万辆小车,这可节约大量汽油,减少大量污染排放。又如,北京中关村一栋居民楼住25户人家,夏天有的把空调开到22~23度,有的只开到26度,冬天取暖有的把室温调到25~26度,有的只调到18~20度,结果耗能相差13倍。
今天,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但仍然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习惯、行为和风尚。要牢固树立“从没有浪费中找出浪费,从没有问题中找出问题”的观念,要以“从鸡蛋里面寻骨头”的精神,去寻找浪费的现象和漏洞。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节能减排工作就会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
三、依靠群众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典型更具说服力
硫酸企业一般使用含硫30%~35%的硫铁矿,而安徽新中远化工公司小岭硫铁矿含硫只有8~12%,通常弃之不用。2005年7月,该公司听取循环经济报告后,投入1.5亿元资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将含硫量提升到46%以上;浮选出含铁量在62%的高品位铁精砂,直接出售到钢铁厂;同时还浮选出铜和银等贵金属;尾砂用来生产建筑材料,使贫矿变为宝矿,提高了资源产出率。又将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中、高温余热作为生产磷铵所需要的热能,不再安装新锅炉,不再用煤,年节煤5万吨,减排CO2 12.5万吨,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1亿元,直接解决劳动就业600~700人。由于集中建设循环经济园,节约土地420亩,还节约大量运输费用。安徽宿州市安特生物化学公司2004年改制时,资产负债率高达600%多,以往公司制作酒精产生的酒精糟液直接排放,污染大量农田,不仅受到罚款处罚,而且责令限期治理,否则就要停产。2005年6月听取循环经济报告后,公司领导决定从降低生产成本入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9个厌氧发酵罐共43000m3,将酒精糟液用于制沼气发电,作生产用能源,酒精生产从吨酒吨煤降到吨酒0.15吨煤,是原能耗的近七分之一,年节煤资金4000万元。还用沼液、沼渣年产优质有机肥5万吨,市场售价每吨2400元,价值1.2亿元。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挫,规模年年扩大,效益年年提升,在全国酒精行业70%处于亏损停产的情况下,该公司从全国四十余位提升到第五位,成为全国酒精行业标杆。安徽晋煤中能化工公司位于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第一人口大县—临泉县,财政困难、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但该公司从2006年开始每年投入4000万元以上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科技攻关,与一家国防科研单位共同研发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于2010年1月通过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烟煤粉煤不能生产合成氨的难题,煤的碳化率从75%提高到98%以上,是国内煤气化行业的重大突破,年节约标煤3万吨。全省各地包括淮南市都有大量的依靠群众内生动力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列举。这些典型充分证明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作者系安徽省人大九届、十届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会长,第二届中华环境奖获得者,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低碳经济促进会副主席,发展中国论坛副主席。)
 
相关评论